所有分类
-
塑胶原材料
- 通用塑料
- PE ABS PP PVC PS LCP PCM LDPE MBS LLDPE GPPS HDPE BMC AAS ASA PHB HIPS UHMWPE DMC EBS K树脂 PPR MS SIS 其他通用塑料
- 工程塑料
- PA66 PA6 PA46 PC POM PPO PET PMMA EVA SAN PA11 PA610 PU POE PPA PSU PA1010 PBT PPS PP-R PA12 PES PEI PF EEA PEN AS PARA PFA AES EPDM MDPE EPS CPVC FEP EVOH PA612 CA PC/ABS SEBS 其他工程塑料
- 塑胶工业品
- 塑胶消费品
- 五金原材料
- 五金工业品
- 五金工具
- 电子工具 手动工具 电动工具 工具包、工具箱 喷涂工具 起重工具 液压工具 园林工具 电力电讯工具 日用五金工具 测量工具 切削工具 气动工具 研磨工具 金刚石工具 磨具、磨料 刀具、夹具 钳工工具 电工工具 管工工具 土木工具 其他未分类 五金工具 组合工具 防爆工具 匠作工具 农、园、林工具 手工工具 美容器具 其它五金工具 热工工具
- 通用配件
- 密封件 零部件 弹簧 滑车 模具 齿轮 铸件 配件五金 葫芦 锻件 钢球 阀门 紧固件、(非)标准件 索具 其他传动件 轴承 链条、链轮 润滑器 焊接设备与材料 电焊机 千斤顶 其他未分类 通用配件 温控器 气动元件 喷嘴 传动件 脚轮、万向轮 滚筒 卸扣 紧固件 液压元件 船用五金配件 管夹 直通 过滤材料 管材及管接头 井盖 吊钩、抓钩 钢珠、滚珠 密封、润滑 专业配件 喷头 液压辅件 起重件 卡箍、抱箍 其它通用配件
- 锁具安防
- 作业保护 防静电产品 军需用品 防身用具 防弹器材 智能卡 锁具 印章设备 信息安全 防雷避雷 防爆防水防尘 消防救援 二手安防产品 公共广播 防伪产品 灾害防护 智能交通 小区安防 建筑安防配件 楼宇对讲 安全标识 安全检查 交通指挥 监控器材 静电测试仪 警报设备 防盗装置 其它安全防护用品
- 仪器仪表
- 车用仪表 包装测试设备 室内环保检测仪器 仪器仪表配件材料 电子元器件 传感器 色谱仪 实验室仪器 试验箱及气候环境设备 试验设备 通用分析仪器 生物仪器 医用仪器仪表 衡器 气象仪器 气体检测分析仪 电子测量仪器 分析仪器 实验室常用设备 计量标准器具 无损检测仪器 粮食水分仪 专用仪器仪表 工业自动化仪表 校验仪器 变送器 环境、环保检测仪器 其它仪器仪表
- 电子电工
- 变频器 电子材料 开关电源 绝缘材料 绝缘材料 输电设备及材料 电子电工产品设计加工 天线 雷达及无线导航 电子电工产品制造设备 电热设备 电子电工项目合作 高压电器 低压电器 配电装置、开关柜、照明箱 显示设备 电子、电工产品代理 半导体材料 电子元器件、组件 工业自动化装置 磁性材料 电工陶瓷材料 电子化学品 插头、插座 充电器 电动机、电机 光电子、激光仪器 UPS与电源 照明与灯具 其他未分类 数码产品 电池 电子电工 开关 电工仪器仪表 电动机 电阻材料 插座 电器成套设备 配电输电设备 电源 电线、电缆 调压器 信息安全产品 电子产品包装 稳压器 变压器 连接器 插头 节电器 电气产品 其它电工设备
- 机械设备
- 裁断机 发泡机 电晕机 热熔机 注塑机 成型机 挤出机 制袋机 吹膜机 吹塑机 压塑机 压延机 造粒机 滚塑设备 包装设备 混炼机 切胶机 硫化机 密炼机 风机、排风设备 压缩、分离设备 印刷设备 整熨洗涤设备 玩具加工设备 机床 化工设备 电脑产品制造设备 家电制造设备 塑料机械 点胶机 混合机 定型机 贴合机 吹瓶机 制杯机 押出机 落砂设备 丝网设备 玻璃加工机械 钣金加工设备 切割设备 选矿设备 焊割设备与材料 造型及制芯设备 石油设备 包装检测设备 包装制造机械 激光设备 农业机械 管型线材加工设备 包装成型机械 清理设备 金融专用设备 工艺礼品加工设备 建材机械 换热、制冷设备 电子产品制造设备 砂处理设备 电镀设备与材料 食品加工机械 工控系统及装备 纸加工机械 纺织设备 医疗器械与设备 直接包装机械 工业锅炉 制氮机 仓储设备
- 五金消费品
- 办公文教光学器材
- 办公家具 计算器 实验室用品 乐器 光学仪器 绘图文具 办公挂摆饰 学习文具 办公用纸 学校家具 打印机耗材 办公文教五金 眼镜及配件 文具配件 其它教学模型、器材 文化办公设备 裁剪用品 光学计量标准器具 文教用橡胶制品 装订用品 教学模型、器材 复读机、学习机 PDA 笔类 其它文具 摄影器材 光学加工机械 书写板、擦 实验室专用设备 其它办公耗材
- 商务服务
- 二手设备转让
- 二手建材设备 二手汽摩 二手交通产品及用具 二手通讯产品 二手机械设备 二手环保产品加工设备 二手工艺礼品加工设备 二手运动休闲用品 二手电脑产品加工设备 二手农副产品加工设备 二手包装设备 二手家居用品加工设备 二手服装鞋帽加工设备 二手家用电器 二手冶炼加工设备 二手办公文教用品 二手电子、电工产品 二手化工产品设备 二手纺织、皮革加工设备 二手汽配加工设备 二手玩具加工设备 二手安全、防护用品加工设备 二手电脑及用品 二手印刷设备 二手食品饮料加工设备 二手医药产品加工设备 其他未分类 二手设备转让 二手工程机械 二手办公设备 二手建材加工设备 二手纸加工设备 二手通信器材 二手交通工具 二手木工机械 二手电工电气产品 二手纺织加工设备 二手橡胶加工设备 二手制鞋设备 二手化工设备 二手电脑及配件 二手矿业设备 二手广电设备 二手皮革加工设备 二手造纸设备 二手仪器仪表 二手环保设备 二手锅炉 二手通用零部件 其它二手设备 二手医疗设备 二手包装机械 二手照明器材 二手物流设备 二手食品机械 二手制药设备 二手电动工具 二手服装加工设备 二手电子加工设备 二手农业机械 二手冶炼设备 二手机床 二手塑料机械 二手安防设备 二手体育休闲设施
- 项目合作
- 能源项目合作 家电项目合作 环保项目合作 能源项目合作 化工项目合作 环保项目合作 注塑加工合作 铸塑加工合作 压塑加工合作 吸塑加工合作 吹塑加工合作 挤塑加工合作 冶金矿产项目合作 安全防护产品项目合作 建筑项目合作 工艺礼品项目合作 办公文教用品项目合作 玩具项目合作 医药、保健项目合作 机械及工业制品项目合作 电子、电工项目合作 交通项目合作 家居用品项目合作 运动休闲用品项目合作 其他未分类 项目合作 建材项目合作 电子项目合作 食品饮料项目合作 电脑项目合作 办公、文教项目合作 医药项目合作 招标、投标 电工电气项目合作 地区、政府招商引资 其它项目合作 机械项目合作 照明器材项目合作 服装项目合作 冶金项目合作 矿业项目合作 交通工具项目合作 五金工具项目合作
- 表面处理
先进模具制造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0
塑胶五金网讯: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数字化已经应用到了制造的全过程,包括数字化设计、加工、分析以及制造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即模具的CAD/CAE/CAM/DNC 技术。有实力的正在不断提高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逐渐将工作重点转向大型、精密、复杂及长寿命模具的开发与研制。随着行业内的良性竞争以及对质量、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数字化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快速原型设计、高速加工、镜面加工、微铣削、标准化率和逆向工程等概念、术语在模具制造领域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也足以说明数字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
从CAD/CAM 软件应用看,一体化的设计、制造软件逐渐被行业认可,比单纯的设计或编程工具容易被用户接受。所谓的一体化设计、制造,是指从模具设计、加工、电极设计和加工完全由一个软件完成,减少了设计、编程间的数据转换和错误,提高了制造效率和质量,这也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不少好处。以色列Cimatron 公司的CimatronE 软件就是典型的模具一体化设计、制造软件。
CimatronE 的快速分模技术一直处于行业 地位。首先,基于混合造型理论,在分模过程中不必区分模型的实体、曲面属性便可自动分模,避免了数据模型处理的繁琐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分模的成功率和效率。其次,CimatronE 提供了专业的分模工具,可以实现分模线的预览、分析以及分模面自动生成等功能。友好的用户界面更人性化,易学易用,大大提高了分模的质量和效率。
从标准化角度看,C i m a t r o n E提供了丰富的模具标准库和标准模架。标准件和标准模架的使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标准化程度和生产率。
软件系统是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的基本手段并能支持并行工程。在确定模具的型芯、型腔的同时便可以开始模具结构设计和数控编程,不需要数据转换和模型的进一步处理。CimatronE 的数控编程功能代表了当今数控编程领域的先进技术,是真正的基于毛坯残留知识的加工,能支持高速加工、微铣削加工,具有强大的五轴加工和多轴机床后置处理能力以及机床仿真功能,确保了加工的高效、高质和高安全性。
高速加工编程时加工方法的选择
随着高速加工中心的引进,模具企业开始应用高速加工解决方案来实现高精、高效模具的制造。采用高速铣削加工编程与数控伺服系统、加工材料和所用等方面有关。使用CAM 系统进行数控编程时,除去刀具选择、切削用量以及合适的加工参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外,加工方法的选择就成为高速加工数控编程的关键。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来较为合理、有效地进行高速加工的数控编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高速加工中心具有前视或预览功能,在刀具需要进行急速转弯时加工中心会提前进行预减速,在完成转弯后再提高运动速度。机床的这一功能主要是为了避免惯性冲击过大,从而导致惯性过切或损坏机床主轴而设置的。有些高速加工中心尽管没有这一功能也能较好地承受惯性冲击,但这种情况对于机床的主轴也是不利的,会影响主轴等零件的寿命。在使用CAM 进行数控编程时,要尽一切可能保证刀具运动轨迹的光滑与平稳。
(2)由于高速加工中刀具的运动速度很高,而刀具通常又很小,这就要求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固定的刀具载荷,避免刀具过载。因为刀具载荷均匀与否会直接影响刀具的寿命,对机床主轴等也有直接影响,在刀具载荷过大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断刀。
(3)采用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加工方法与迅速进行安全检查校验与分析。例如:进行刀柄、夹头干涉检查, 保证刀路轨迹的安全;并设置程序代码如下:
RE-EXECUTION WILL BEDUE TO PROCEDURE BEINGPENDED;
* P R O C E D U R EE X ECUT ION S TA RT T I M E:08/10/2004.13:59:30;
* S e e S e t : N C S p e c i a lApprox. Faces;
* =================;
* ENTRY POINT:X=-65.30,Y= 2.20,Z=20.00;
* ENTRY POINT:X=-33.64,Y=56.20,Z=15.00;
* ENTRY POINT:X=-38.17,Y=56.20,Z=10.00;
* ENTRY POINT:X=-38.23,Y=56.20,Z=5.00;
* ENTRY POINT:X=0.00008,Y=-51.80,Z=0.00000;
* P ROC.O P T I M I Z AT IONSTART TIME:08/10/2004.13:59:31
* T H E C U R R E N T S E TOF HOLDERS GOUGE S THESTOCK;
* HOLDER 1 SHOULD BE RAISED TO 34.88 ABOVE THECUTTER TIP(刀柄1 应高出刀尖34.88mm);
* E X I S T ING CUT T E R S SCANNOT AVOID GOUGING(当前刀具无法避免干涉);
* PROC. OPTIMIZATIONEND TIME: 08/10/2004.13:59:41;
* PROCEDURE EXECUTIONEND TIME : 08/10/2004.13:59:41。
高速加工编程采用的编程策略
1 采用光滑的进、退刀方式
在C i m a t r o n 系统中, 有多种多样的进、退刀方式,如在走轮廓时,有轮廓的法向进、退刀,轮廓的切向进、退刀和相邻轮廓的角分线进、退刀等。在进行高速加工时应尽量采用轮廓的切向进、退刀方式以保证刀路轨迹的平滑。加工曲面时刀具可以实现Z 向垂直进、退刀,曲面法向的进、退刀,曲面正向与反向的进、退刀和斜向或螺旋式进、退刀等。在实际加工中,用户可以采用曲面的切向进刀或更好的螺旋式进刀,而且螺旋式进刀切入材料时,如果加工区域是上大下小的,螺旋半径会随之减小以进刀到指定深度,有些CAM 系统具有基于知识的加工功能,在检查刀具信息后发现刀具存在盲区时,螺旋加工半径不会无限制减小,以避免撞刀。这些都为程序的安全性提供了周全的保障。
2 采用光滑的移刀方式
这里所说的移刀方式指的是行切中的行间移刀、环切中的环间移刀以及高加工的层间移刀等。普通C A M 软件中的移刀大多不适合高速加工的要求,如在行切移刀时,刀具多是直接垂直于原来行切方向的法向移刀,致使刀具路径中存在尖角;在环切的情况下,环间移刀也是按原来轨迹的法向直接移刀,也致使刀路轨迹存在不平滑情况;在等高线加工中的层间移刀时,也存在移刀尖角。这些会导致加工中心频繁的预览减速影响了加工的效率甚至使高速加工不成为高速加工。
高速加工中采用的切削用量都很小(侧向切削用量和深度切削用量很小),移刀运动量也会急剧增加,因此必须要求C A M 产生的刀路轨迹中的移刀平滑。在支持高速加工的Cima t r o n 系统软件中,则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移刀策略,包括:
(1)行切光滑移刀。
· 行切的移刀直接采用切圆弧连接。这种方法在行切切削用量(行间距)较大的情况下处理得很好,在行切切削用量(行间距)较小的情况下会由于圆弧半径过小而导致圆弧接近一点,即近似为行间的直接直线移刀,从而也导致机床预览减速,影响加工的效率,对加工中心也不利。
· 行切的移刀采用内侧或外侧圆弧过渡移刀。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解决在前面采用切圆弧移刀的不足。但是在使用非常小的刀子(Φ 0.6mm 的球头刀)进行精加工时,由于刀路轨迹间距非常小(侧向切削用量为0.2mm),使得这种方法也不够理想。这时用户可以考虑采用下述的更为 的移刀方式。
· 切向的移刀采用高尔夫球竿头式移刀方式。
(2)环切的光滑移刀。
· 环切的移刀采用环间的圆弧切出与切入连接。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在加工3D 复杂零件时,由于移刀轨迹直接在2 个刀路轨迹之间生成圆弧,在间距较大的情况下会产生过切。因此这种方法一般多用于2.5轴的加工,在加工中所有的加工都在一个平面内。
· 环切的移刀采用空间螺旋式移刀。该种移刀方法由于移刀在空间完成,避免了上述方法的弊端。
(3)层间的空间螺旋移刀。在进行等高加工时,用户要采用螺旋式等高线间的移刀,确保切削载荷的平稳性、均衡性。
3 采用光滑的转弯走刀
采用光滑的转弯走刀与进行光滑的移刀一样,对保证高速加工的平稳与效率同样重要。
(1)圆角走刀。这种走刀方式并不是什么新的走拐角方式,一般C A M 系统都有提供。该方式较适合高速加工,用户可予以采用。
(2)圆环走刀。这种方法是较为 的走拐角方式,就像驾驶高速行驶车在高速公路上跑时,要想在不损失速率的情况下转弯和保证转弯更平稳以及沿着立交环岛来转弯一样。这种方法在走锐角弯路时效果特别明显。
4 采用更适合高速加工的加工方法
Cimatron 先进的CAM 系统提供了许多更适合高速加工的加工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轮廓加工时,刀具一边沿轮廓切削,一边在纵向进刀,这保证了刀具载荷的稳定,刀路轨迹也自然平滑。采用摆线式加工是利用刀具沿一滚动圆的运动来逐次对零件表面进行高速与小切量的切削。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零件上窄槽和轮廓的高速小切量切削,对刀具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进行零件的精加工时,在加工中心支持N u r b s 代码的情况下,应采用N u r b s 编程。这样产生的刀路轨迹的数据量不仅少,而且刀具运动也更光滑、平稳、高效。
5 利用CAM 内在的优良功能
许多C A M 系统都有很多 的加工能力,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些能力将极大地改善加工的效果。
粗切时使用具有层间二次粗加工优化的功能。在等高线粗切中,由于零件上存在斜面,在斜面上会留有台阶,导致残留余量不尽均匀。这会对后续的加工带来不利影响,如刀具载荷不均匀。尽管系统具有载荷的分析与优化功能,但毕竟将影响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进行粗切时,用户应选择具有优良的层间二次粗加工功能,在粗切时就得到了余量均匀的结果,为后续加工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也提高了加工的效率。
在 阶段对零件进行清根时,利用具有斜率分析的清根算法,对陡峭拐角和平坦拐角区别对待,即对陡峭拐角的清根使用等高线一层一层清根,对平坦区域采用沿轮廓清根,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刀具,获得更好的表面质量。
在等高线精加工时,应使用螺旋式改变进刀位置的方式,以避免在固定位置留有进刀痕迹,保证加工结果的整体优良。
在编程过程中,应利用有效的刀柄干涉检查功能,确保刀具的安全性。要选择具有毛坯残留知识加工的系统,这种系统的干涉检查更为合理,因为系统能将刀具信息与上次加工的残留毛坯进行校验。
用户可以利用Cimatron 系统提供的结果校验工具进行余量可视化分析,加快作出进一步调整加工策略和进行补充加工的决定。
我们可以利用C i m a t r o n 系统具有的自动化编程机制,制定结合工厂实际的加工模板,提升加工的效率与可靠性。同时可以针对高速机床的控制系统编制适合高速加工的后置处理,指导NC 程序生成正确加工代码。
微铣削是加工微小零件和高精密零件的一种全新的加工技术,可获得高精度的加工结果,有效公差可达0.0001m m, 小刀具直径可达0.1m m。微铣削除了面向微细零件外,还能够对常规或者大型模具的细小几何特征进行高精密加工,得到镜面效果的超高精度的表面质量。微铣削加工可以替代电火花加工,提高效率。
五轴加工除应用于复杂的零件加工外,也逐渐应用于复杂模具、大型模具、深腔模具加工,部分取代了电火花加工。应用策略为定位加工开粗,联动精加工。通过五轴加工工艺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交付周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五轴加工与普通的三轴加工相比有本质区别,安全性对五轴加工极为重要,编程阶段就必须考虑加工机床的运动情况、行程(直线、角度等)、运动方向(直线运动、旋转运动等)。由于用于五轴加工的模具大多具有结构复杂、材料价格较高、工期长以及机床价格昂贵的特点,一旦出现事故会大大提高制造成本,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对于大型模具加工的安全要求非常高。CAM 软件发展到今天,在安全性上采用了多方面措施:编程阶段有干涉过切检查、刀长计算、线框刀路模拟、实体刀路模拟以及机床仿真等手段。以上所有策略都 于编程阶段的理论检查, 为重要的是机床后置处理阶段的工作是否做得完善、准确无误,如果后置处理出现问题,那么前面的编程无论多么完善,都会在实际加工中出现问题,所以后置处理在整个软件服务阶段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有时软件功能很强,但技术支持能力不够,也会给用户带来效率或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企业在选择软件解决方案时,既要考查软件的功能,又要关注软件企业的售后服务能力。
近10 年来,我国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这要归功于国家对模具工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模具工业人才、软硬件工具的飞速发展。无论是现在的生产实践还是未来发展趋势,数字化都是模具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以高精尖的航空航天领域的模具技术发展状况 代表性。
我国的模具企业已经开始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模具制造,包括民用、航空航天等领域。而且近几年发展迅速,部分企业已经有了较好的业绩,甚至开始走出去到欧美市场承接订单。但是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还有待深入、提高,我们的模具行业发展水平尤其是复杂、大型的高精尖模具与欧美一些国家、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应当大力开展模具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使数字化制造技术普遍应用于模具工业,用来改造传统的模具工业,这是我国模具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家、企业和从业于模具行业的各类人员都应给予高度重视。
本文链接:http://www.sjwj.com/Liter/LiterDetail_31660.html
版权声明:1.塑胶五金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15014822798
投稿声明:可将稿件直接发至邮箱:234145668@qq.com(主题注明“投稿”),也可直接联系
电话:0769-22305675
传真:0769-23031246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19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