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塑胶五金网 > 资讯频道 > 五金机械

国务院:加快铁路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

来源:塑胶五金网发布时间:2015-01-29 17:58:16点击率:
【五金制品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

  会议认为,对接相关国家建设和发展需求,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运用商业模式,促进我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不仅是扩大国际投资经贸合作的重要机遇,可以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也是国内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会议确定:一是大力开拓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国际市场,整合行业资源,创新对外合作模式,探索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并通过国际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

  二是以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行业为重点,针对国际市场需要,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产品、技术和合规标准“走出去”。

  三是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对外投资等,巩固通信、电力、工程机械、船舶等成套设备出口。 支持企业境外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提高跨国经营能力。

  四是完善支持政策。 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政策,立足长远支持一批重大项目。 按照市场原则,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

  五是强化统筹配套。 加强境外投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秩序,坚决防止恶性竞争。

  六是注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带动当地就业,加强人员培训,做好后续服务。 把我国优势产能和装备打造成国家新“名片”。

  我国为何重视装备“走出去”?

  商贸压力:现在中国传统的商贸进出口遇到很大下行压力,要应对这一困难,就要加大开放力度,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

  比较优势:从国内产业发展看,我国在高铁、核电等领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国际竞争力,“走出去”是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必然需求。

  产业竞争:据海关总署介绍,尽管当前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但比较成本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包括劳动力、融资等经营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的约束加大,我国传统的产业竞争优势在削弱。 推动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也是打造外贸新动力的迫切需要。

  互利共赢:推动中国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的核心理念,就是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

  “走出去”目前走到哪个阶段?

  产品输出

  改革开放初,一些国家把大批生产线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成就了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

  产业输出

  推动中国装备及优质产能“走出去”,目前是一个极好的时点。 既利当前,更惠长远,可使中国经济在平稳运行中,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资本输出

  目前装备“走出去”成效如何?

  高铁

  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 目前,中国正与美国、俄罗斯、巴西、泰国在内的28个国家洽谈高铁合作项目,与俄罗斯和泰国已经签署了高铁合作意向书。

  1月26日,中国北车发布公告称,中国北车已与美国马萨诸塞州海湾交通管理局签订了出口美国波士顿红橙线地铁项目合同,总金额约41.18亿元。 美国将向中国北车采购284辆地铁车辆,装备波士顿红线和橙线地铁。 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 登陆美国。

  装备制造

  装备制造业正逐渐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2014年,铁路机车、通信设备出口增速超过10%。 信息来源:新华社

  现场

  李克强:装备“走出去”目前是极好的时点

  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针对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的议题,参会者足足讨论研究了两个小时。

  当天的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 李克强说,中国经济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开放与改革一样,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需求。 ”他说,“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经济发展,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从中低端向中 迈进的重大机遇。 ”

  当前中国要“产业输出”

  李克强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的日用消费品风靡全球,可以说,这30多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开放带动的。 现在中国传统的商贸进出口遇到很大下行压力,要应对这一困难,就要加大开放力度,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我们常说,要从‘产品输出’向‘资本输出’升级,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产业输出’。 这也与发达国家的转型路径相吻合。 ”他说,“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国家把大批生产线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成就了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现在我们也走到‘产业输出’的时候了。 ”

  李克强指出,中国装备及产能性价比高,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优势,但质量和安全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不仅有利于稳增长,更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使中国经济从中低端迈向中 水平的重大机遇。

  与其卖成品不如建厂

  李克强回顾了一个多月前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产能合作协议时的情景。 哈方原本遵循“常规套路”,向中国出口能源、农产品,但李克强不失时机提出,中哈应该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光明大道”计划上展开深度合作。 终,两国总理在原定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加码”敲定了一份价值180亿美元的产能合作“大单”。

  “哈萨克斯坦公共产品匮乏,希望加大投资力度、大兴基础设施建设。 但他们国内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生产线一条都没有。 所以我提议,与其他们向我们购买成品,不如我们去当地直接建厂。 ”总理说,“哈方一听非常乐意。 因为中国输出生产线,不仅帮助他们发展了实体经济,也推进了他们的工业化进程。 ”

  李克强强调,推动中国装备及优质产能“走出去”,目前是一个极好的时点。 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正纷纷出台,更重要的是,许多国家很看好我们以扩大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带动发展的模式,希望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投资增长。

  “现在不仅发展中国家,包括中东欧的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基础设施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甚至有些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面临老化等问题。 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性价比有很强的竞争力,因而要不失时机加快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与各国广泛进行产能合作。 ”李克强说。

  政府不能“叠床架屋”

  李克强强调,加快中国装备及优质产能“走出去”,要遵循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商业运作模式。 政府要为企业做好各种服务工作。

  李克强表示,在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过程中,政府不能在机构上再“叠床架屋”,更不能“包揽天下”,而是要切切实实为企业松绑。

  “民营企业自己拿钱到国外投资,政府没必要给人家审批,帮人家把关!”他加重语气说,“谁投资谁负责,谁出钱谁负责,权责一定要对等!真正‘懂’市场的不是主管部门,当然是企业自己啊!”

  李克强 说,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走势曲折的形势下,要不失时机推动中国装备及优质产能“走出去”,既利当前,更惠长远,一举数得,使中国经济在平稳运行中,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塑胶五金资讯网 http://www.sjwj.com/News/
本文链接:http://www.sjwj.com/News/NewsDetail_130059.html
版权声明:1.塑胶五金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15014822798
投稿声明:可将稿件直接发至邮箱:234145668@qq.com(主题注明“投稿”),也可直接联系 在线客服
联系我们

电话:0769-22305675

传真:0769-23031246

联系我们

联系QQ:234145668

150-1482-2798

周一至周日8:30-18:00

东莞市邦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6-2024 电话:0769-22305675 传真:0769-23031246
联系QQ:234145668 客服及建议:15014822798 经营证照

服务热线

150-1482-2798

找回账号密码

信息发布咨询

申诉意见反馈

会员功能说明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