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塑胶五金网 > 资讯频道 > 塑胶资讯

塑料人造皮肤解决事故中“切肤之痛”

来源:塑胶五金网发布时间:2016-01-07 16:02:43点击率:

  塑胶五金网讯:当出现意外烧伤需要“更换”皮肤的时候,人造皮肤就大放异彩了。近日,美国华人学者鲍哲南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塑料的人造皮肤,不仅可以区分握手的轻与重,还能把这种感觉传递给大脑。

  尽管人造皮肤被寄予厚望,但小编了解到,现在医院在治疗烧烫伤病人时,大多还是采用自体皮和异体皮进行覆盖和移植。

  而且我国人造皮肤尚未能在重大烧烫伤事故中“大显身手”,如遇突发情况,人造皮肤难以满足大批量烧烫伤治疗需求,产业化成了人造皮肤自身的 “痛”。目前我国研制的一部分“人造皮肤”只是创伤敷料,在治疗前期可对创面进行覆盖保护,以防脱水、感染;而真正可以用于后期修复再生的“人造皮肤”技术要求相对更高。

  长期以来,人们只能通过切取患者腿部、背部等正常部位的皮肤,来移植或修复严重烧烫伤的皮肤缺损创面,给患者留下了新的创伤,且来源有限。当下我国皮肤再生产品的发展更多地还是依靠国家力量来推动,新技术的前期发展主要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主。行业专家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在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牵线搭桥的力度,减少企业的投资顾虑,引入更多的市场元素来推进技术的转移转化。

  对于人造皮肤企业来说,市场问题已经成为与产量、技术同等重要的事。郭悦明感慨,尽管今后年产量可达2300万平方厘米,但拓展市场过程中,他们还需要面对用户对新技术认知度不高及医生利益关联等问题。

  不可否认,我国人造皮肤在产业化方面与国际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小编认为,国家投入和市场投入齐头并进,推动产业化发展,有利于缓解人造皮肤的“切肤之痛”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塑胶五金资讯网 http://www.sjwj.com/News/
本文链接:http://www.sjwj.com/News/NewsDetail_141316.html
版权声明:1.塑胶五金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15014822798
投稿声明:可将稿件直接发至邮箱:234145668@qq.com(主题注明“投稿”),也可直接联系 在线客服
联系我们

电话:0769-22305675

传真:0769-23031246

联系我们

联系QQ:234145668

150-1482-2798

周一至周日8:30-18:00

东莞市邦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6-2024 电话:0769-22305675 传真:0769-23031246
联系QQ:234145668 客服及建议:15014822798 经营证照

服务热线

150-1482-2798

找回账号密码

信息发布咨询

申诉意见反馈

会员功能说明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