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塑胶五金网 > 行情频道 > 研究预测

煤炭业自救关键是去产能,保增值

来源:塑胶五金网发布时间:2015-02-03 14:21:37点击率:

  【塑胶五金网】煤炭行业的亏损面和利润跌幅在继续加深。2014年12月工业利润成绩单已经公布,在众多利润下滑行业中,煤炭业利润调整格外扎眼: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因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2.2%,利润总体减少207.8亿元。另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估计,目前全国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超过70%,大部分煤炭企业经营困难,一些企业减发、欠发工资问题尤为突出。中国煤炭业已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那么是谁把煤炭业带入寒冬的呢?

  首先,经济增速放缓使下游行业对煤炭需求骤降。煤炭行业属于极度依赖经济周期的行业。如果中国经济还依靠房地产、基建投资需求来拉动,那么煤炭行业尚有喘息之机。但现在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各大机构预计2015年的GDP增速为7%,那么煤炭行业的苦日子还远没到头。

  再者,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使煤炭价格长期低迷。我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一些地方政府看到煤炭价格上涨,就盲目扩大煤炭产能。我国煤炭产能已经超过40亿吨,在建规模10亿吨以上,煤炭产能释放压力加大,而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一方面煤炭行业受国内产能过剩影响,竞争已趋白热化;另一方面进口煤又冲击了国内市场,使煤炭价格跌落在谷底。煤炭业未来如何去产能化将是严峻的课题。

   ,随着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逐步回落,特别是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也使煤炭价格无法回升。去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跌幅过半,对煤炭价格也造成了一定的打压作用。如果油价过高,人们更多会使用煤炭,而如果油价接近或低于煤价,人们会更趋向于使用石油。

  此外,粗放型的煤炭开采对资源和环境破坏极大,这种状况已难持续。而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使用清洁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业内专家也表示,煤炭应由“黑色”到“绿色”的转变,要控制开发量,提高科学产能比例,更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不过,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作为我国能源主体地位难以改变。从我国资源条件来看,富煤、贫油、少气特点明显。我国煤炭资源总量曾占一次能源资源总量超过90%,而未来数年内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应控制在62%以内。那么低迷的煤炭业该如何“自我革命”呢?

  其一,煤炭应实现清洁高效低碳转化。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煤炭开发利用技术落后、能效低下,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减排压力。煤炭行业革命的核心在于推进煤炭全产业链清洁高效开发利用。

  其二,大中型煤企不该坐以待毙,可转行做煤化工,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煤企已经微利甚至不赚钱了,不转行只有等死,那么通过煤制油、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可使煤炭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当然此举还可使我国降低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度。

  其三,淘汰一些高硫、高灰、低质煤的矿山,重点保留高品质煤炭企业,使其能将部分产能输出 ,与海外煤企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国务院正在鼓励和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国内煤企在提高煤炭质量和开采效率的同时,也应该走出 ,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受到国内煤炭市场低迷的影响。

  面对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革命的兴起,经济增速的放缓,煤炭行业不得不革命。煤炭业将如何去产能?一方面在控制煤炭无序开发的同时,推动行业发展由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转变。另一方面,大型煤炭还可以向下游煤化工行业转型。更值得期待的是,中国的煤炭在提高质量后,完全可以走出 ,走向海外市场,唯有如此,中国煤炭业的寒冬才能逐渐过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塑胶五金行情网 http://www.sjwj.com/Price/
本文链接:http://www.sjwj.com/Price/PriceDetail_123067.html
版权声明:1.塑胶五金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您同意将自行加以判断并承担所有风险。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 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15014822798
投稿声明:可将稿件直接发至邮箱:234145668@qq.com(主题注明“投稿”),也可直接联系 在线客服
联系我们

电话:0769-22305675

传真:0769-23031246

联系我们

联系QQ:234145668

150-1482-2798

周一至周日8:30-18:00

东莞市邦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6-2024 电话:0769-22305675 传真:0769-23031246
联系QQ:234145668 客服及建议:15014822798 经营证照

服务热线

150-1482-2798

找回账号密码

信息发布咨询

申诉意见反馈

会员功能说明

微信服务号